中公教育三年多跌2582亿,前教育首富李永新遭遇了什么?

日期:06-11  点击:66  属于:公司新闻
不知道李永新有没有后悔,给北大捐了10亿。

进入6月以来,中公教育加速下跌,5个交易日大跌27.23%。

一时间,中公教育卷入了申请破产、倒闭以及大股东爆仓等传言之中。对此,前教育首富李永新也坐不住了。

6月5日,李永新出面接受媒体采访称,关于公司及其个人的很多传言都是严重不实的,2021年以来,公司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其个人到整个团队,都在积极努力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前公司经营正常。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过去三年多,李永新和中公教育过得并不容易。

据中公教育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减少36.03%至30.86亿元,而这已是公司营收指标连续第三年走上下坡路。与此同时,公司去年全年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连续第三年身陷亏损困境。

相较上年的11.01亿元的亏损,中公教育去年的亏损规模收窄了约八成左右,这与中公教育在降本增效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关。不过,从规模向效益转变的背后,中公教育的多项经营资源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比如,其包括直营分支机构数量、员工人数、研发人员人数、授课师资人数等在内的指标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回顾中公教育的发展史,其此前大力推行的协议班模式助其实现了飞速的扩张。所谓协议班,通俗来讲就是学员在完成课程后,如果没有达到特定的目标或要求,培训机构会退还一部分或全部费用;相反,如果学员达到了约定的目标,则费用不予退还。不过,协议班在提高参培率、增加现金流的同时,也让中公教育频频卷入退费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李永新创业初期,其母亲鲁忠芳曾借给他自己辛苦攒下的3万元。后续,随着中公教育登陆资本市场,李永新及其母亲鲁忠芳一度摘得中国教育界首富的称号。

然而,随着中公教育近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受挫,其市值已较最高点蒸发2582.29亿元,李永新及其母亲鲁忠芳的名字已从《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榜单中消失。

01 营收三连跌,利润三连亏

临近五一假期开启之际,中公教育对外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中公教育共计斩获30.86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的48.25亿元相比降幅高达36.03%。

事实上,这已是中公教育自2021年后连续第三年面临营收同比出现下滑的窘况。2021年至2023年,中公教育的营收同比分别减少38.3%、30.19%、36.03%,三年内的营收降幅均超过三成。

若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可知,中公教育一度在2020年创下112亿元的营收巅峰。而反观去年,中公教育所录得的营收甚至不及2020年的三成。

利润方面,2023年,中公教育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虽然亏损规模相较上年的11.01亿元有了明显的收窄,但其仍未从亏损泥潭中彻底爬出。同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一样,其实去年也是中公教育连续第三年身陷亏损泥沼。

2019年、2020年,中公教育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05亿元、23.04亿元。但2021年至2023年,中公教育的利润指标急剧恶化,分别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11.01亿元、-2.09亿元。据此计算,中公教育在前述三年内的累计亏损便高达36.8亿元。

对于2023年所交出的这份答卷,中公教育表示,公司层面,经营环境相比往年有所改善,公司通过实施经营整固计划等一系列精益经营及管理举措,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从规模向效益转变,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度亏损较 2022 年度有较大幅度减少。

鉴于公司2023年度亏损且未分配利润为负值,综合考虑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及短期经营状况,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形势下经营资金周转安排,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中公教育2023 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

相比自身的“退步”,对手的猛烈追击或许也让中公教育感到担忧。2023年,粉笔录得营收30.21亿元,不仅相较上一年28.1亿元的营收实现了7.5%的增长,还进一步缩小了其与中公教育之间的差距。

与中公教育去年仍处于亏损境地不同的是,粉笔去年在净利润方面还成功上演咸鱼翻身的戏码。2023年,粉笔的年内利润达1.89亿元,与上年同期20.89亿元的亏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年报发布的同日,中公教育还晒出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答卷。进入2024年,中公教育第一个季度净利润指标有所好转。财报显示,第一季度,中公教育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79万元,同比增长240.67%;但其营收仍未止住下滑趋势,同比下降14.08%至7.64亿元。

02 多项经营资源指标下滑,从“做大”转为“做精”

作为全球榜上有名的人口大国,就业一直是我国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2.18亿人具有大学学历,每年毕业生规模已超千万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人们的就业压力只增不减。

另有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96万人,相比上年的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6.74%。国考报名人数突破30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2024年多省联考招录人数超过15万人,同比去年增长超2%。

考公热为中公教育带来了发展空间。

目前,中公教育的主营业务横跨公共服务岗位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培训等3大板块,主要服务于18岁—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

分产品来看,公务员序列去年为中公教育贡献11.37亿元的营收,占比达到36.84%,在各大业务中一骑绝尘;同期,事业单位序列、教师序列分别为中公教育斩获3.94亿元、4.16亿元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2.87%、13.48%;靠着10.97亿元的收入,综合序列去年为公司贡献35.54%的收入。

虽然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度不尽相同,但中公教育前述几大产品板块的营收在去年却均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公务员序列、事业单位序列、教师序列、综合序列的营收降幅分别为40.89%、54.83%、38.52%、17.03%。

公司业绩走上下坡路的同时,中公教育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扩张策略。时间回拨至公司营收达到112亿元的2020年,彼时中公教育在全国共拥有1669家直营分支机构,公司的员工人数多达45066人,研发人员规模达3025人,授课师资人数达18863人。

但到了2023年末,中公教育在全国的直营分支机构数量同比减少29.65%至783家,员工人数同比减少约50.89%至11125人,研发人员、授课师资人数均减少近五成至881人、4565人。相较2020年,中公教育的前述经营资源数据更是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对此,中公教育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策略定位“做精”而不简单谋求“做大”。一方面公司通过关停并转、去粗取精等方式,关停了部分业绩产出低、人效比较低的网点。另一方面,公司推进组织架构重建,促进经营管理提效,报告期内,公司人效比相比 2022 年有所提升。

而中公教育的亏损规模之所以可以在去年大幅收窄,同样离不开其在降本增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财报显示,2023年,中公教育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2.48%至14.16亿元,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8.51%至7亿元,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7.26%至4.94亿元,研发费用同比下降52.41%至2.82亿元。

03 协议班模式频遭投诉,创始人身家大幅缩水

身为中公教育创始人的李永新,其实是教育界知名大佬俞敏洪的校友,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1年,李永新团队开始涉足公务员考试领域,开启了国内公务员培训行业的先河。

2003年,李永新正式创立中公教育集团。2019年,中公教育通过借壳亚夏汽车的方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第一家公考培训上市公司。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中公教育如今已成为国内大型的公共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回顾中公教育的发展,其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其曾大力推行的协议班模式。从收入确认的方式来看,目前中公教育的收入主要包括普通班收入与协议班收入。

其中,普通班面授培训收入于完成培训服务时,将预收的培训费确认为收入;普通班线上培训收入于提供服务的有效期内按直线法确认。而协议班收入于完成培训服务时将不予退费部分确认为收入;可退费部分则根据协议约定,在满足不退费条件时确认为收入。

据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0年,中公教育便推出了协议班的收费模式。据悉,彼时中公教育推出的协议班收费是普通班的数倍,但这种“不过包退”的承诺仍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到了学员的付费意愿。

在这种“不过包退”的协议班模式的助力下,中公教育卷走不少对手,逐渐成为了行业的“考公一哥”。而如今这种协议班的收费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同行友商所采用,逐渐演变为了行业内的常态。

尽管这种看似“不上岸包退”的模式看似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学员的考试风险,减轻了学员的备考焦虑,但在实际的体验中似乎却没有外界宣传得那么好。2020年7月,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谨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中公教育因投诉数量较大赫然在列。

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中公教育相关的投诉多达129704条。其中,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就多达1118条,这意味着中公教育近30天内平均每天新增投诉超37条。

翻阅中公教育收到的这些投诉,可以看到诸多与退费相关的内容。而若以“中公教育 退费”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进行搜索,更是可以直接搜索到超过5.6万条的结果。有大量的学员反映自己报名了中公教育的协议班,后续自己未成功通过协议约定的考试环节,但却迟迟未收到中公教育的退款。

据中公教育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公司的退费金额为74.23亿元,退费比率为44.14%;2020年度公司的退费金额为100.09亿元,退费比率为46.54%,2021年公司的退费金额为153.02亿元,退费比率为68.46%。

在此次发布的财报中,中公教育提到,2024 年,公司在延续“降低协议班占比,提升现金实收班”的产品规划基础上,将从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出发,持续丰富和优化就业服务领域的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就业、技能、留学、职业技能认证等多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润研究院于2019年发布的《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中,李永新及其母亲鲁忠芳以585亿元的财富强势登顶,力压好未来的张邦鑫以及新东方的俞敏洪两位大佬。而中公教育的另外一位股东王振东,当年也以150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四名的高位。

《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鲁忠芳、李永新财富飙升至1420亿元, 位列榜单第80位。

不过,如今鲁忠芳、李永新母子的财富已大幅缩水。在《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二人的财富降至100亿元。而在不久前公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甚至已经寻不到鲁忠芳、李永新母子的名字。

鲁忠芳、李永新母子财富缩水的背后,是中公教育在资本市场遇冷的窘境。据同花顺iFinD显示,年内中公教育的股价累计下跌58.09%。若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中公教育的股价较2020年11月5日高点43.58元,已跌去96.07%。在此期间其市值蒸发达2582.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中公教育当下还在加码对于AI的投入。2023年,公司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持续推动AI、数字人等技术在就业服务培训领域的应用实践。

公司结合AI赋能,在内容运营、教学辅助、数智人等方面进行投入布局,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工具智能化。同时,公司凭借多年的教学沉淀和研发积累,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员的学习数据与需求,重构培训教学内容。

中公教育能否走出困境重回昔日巅峰?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电话:0898 6532 0225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道11号国瑞大厦东塔C座1311